從反企業民粹主義到反資本主義的出路
按:西雅圖反世貿大示威,以及前後的一連串鬥爭,究竟是 “反全球化”?還是 “反資本主義”?……它的動力究竟是階級鬥爭?爭取國際公義?針對大企業?還是其他甚麼?本文發表於2001年美國左翼刊物Against the Current,作者Gerald Greenfield是活躍於亞洲的社運積極分子及研究者。他首先從美國Forbes 雜誌的一輯報導,亦即從權貴集團那一邊的角度首先出發,穿透各種複雜性,再反過來說明運動的內在矛盾及困難。他認為這場新冒升的運動為 “反企業的民粹主義”,它在美國和在第三世界分別發生,也有著不同的 (既有左亦有右的)性質和面向。作者並不認為運動已經具有反資本主義的性質,但他呼籲突破民粹主義的視野。值得深思的是,香港一方面是那種只反政府、企業、人物,不問整體政經制度的 ‘反對派’ (!) 政治 (其實也正是一種民粹政治),另一方面就是把 “階級鬥爭”、 “反資本主義” 作為簡單標籤 (模糊了對民粹政治的分析和反省)。甚麼時候,我們可能像作者一樣,善用反思、批判的能力,不單用來咒罵、宣洩,而是檢討、總結,立體地判斷形勢,以及自省局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