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私營化、走向「用者自付」的原則似乎是大趨勢,但世界潮流不一定對普羅大眾有好處。
特區政府以財政赤字龐大及要提高成本效益為理由,有意把多個部門「公司化」,包括水務、郵務、公屋、測繪等。公司化的具體內容尚未公佈,但從本港其它私營或公司化的公共服務,及其它國家的經驗,我們可看到私營化為基層員工和市民帶來很多不利之處。下面嘗試集中討論水務私營化帶來的問題。
水務私營化 水費飆升
根據水務署工會聯席會提供的資料,去年水務開支是75億,政府要補貼50億。若私營化,政府大多不會補貼,經營集團更需牟取利潤,加水費在所難免。若經營集團的認可利潤是15%,政府不用補貼,估計市民每年要多交55億水費(見表一)。平均每名市民每年多交900元,是現時水費的2.2倍。這估計是否有點誇大?且先看其它國家的先例。根據國際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的報導,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水務私營化後,水費在5年內平均上升了106%,然而在同一個5年內,水務公司的平均利潤急升了692%(註一)。
要有這麼高盈利,當然要開源節流。開源就要增加水費和各項有關服務收費。現時香港有多項供水服務是免費的,包括沖廁用水、首12立方米食水等,相信私營化後,市民難以免費享用這些服務。另外,政府有義務為偏遠鄉村的居民(一般都是年老及貧困的村民)供水,但私人公司不一定會這樣做。偏遠鄉村供水計劃每年單是經常性支出便要一千二百萬。遠超過收到的不足二百萬的水費。這樣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資計劃在水務署私營後,很可能受影響。
剝削基層 高層自肥
要降低經營成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削減員工薪酬和人手。估計水務署公司化後,基層員工工資會下調30%(現時某些職級新入職公務員工資已降了三成)。又由於員工工作量增加,「剩餘」人手會遭解僱。
可是,私營化公司的主管,往往可大幅加薪自肥。英國西北水務公司的董事薪酬在5年內增加了708%。管理高層往往獲得價值超過一百萬鎊的認股權(註二)。回頭看香港,公營機構行政總裁的薪酬就高得謊唐(見表二)。九廣鐵路公司化後,其行政總裁的年薪就高達650萬。市民繳交的各項高收費,養肥了這些總裁!
要降低經營成本,另一方法是減少不顯眼的服務,在英格蘭和威爾斯,估計有兩成半食水是因喉管漏水而浪費掉。問題根源在於利潤。對食水公司來說,建造水塘或在河流抽取食水比修理喉管還便宜,所以公司寧願放任漏水也不修理。但建造水塘或在河流抽取食水對環境會造成負面影響。在河谷造壩及將之淹沒,消滅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從樹葉及昆蟲算起的整個的食物鏈,以至整個當地生態環境,都會大受影響。有生命的地方就會有污染。被抽取食水的河流,由於水流有時減少到其自然流量的近一半而變得惡劣。魚類及其他水生動植物迅速消失,因為其自然環境消失了; 另外,水務私營化後,污水渠的滴漏比率大大上升。滴漏的污水污染了供食用的地下水,從前英國人可直接飲用自來水,現在卻要燒滾才能飲。本港水務私營化後,市民更難監管喉管漏水和更換舊水管等問題。
水是天然資源,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應該是人類共有共管,而不應由財團擁有控制。政府若決定供水私營化,對市民帶來很多不利之處(好處卻說不出有多少),卻為財團帶來商機和豐厚利潤。由於近年內地缺乏具吸引力的基建投資項目,香港的基建和公用公司均覬覦供水業務及其它私營化計劃。外國私營化經驗使我們看到財團「有$放水,冇$關水」的不人道做法。香港市民以後要以低廉的費用享用水資源,就得致力反對私營化。
(表一)英格蘭及威爾斯的水務私營化前後比較:
|
今天公營(每年) |
明天私營(每年) |
購買東江水 |
25億 |
25億 |
基建 |
25億 |
25億 |
基本運作成本 |
10億 |
10億 |
員工薪金 |
15億 |
10億 |
利潤 |
0億 |
(以15%估計) 10億 + 新增服務收費?億 |
水費(25億) + 政府補貼(50億) |
75億 |
>80億
舊水費(25億) + 狂加水費(>55億) |
表二 公營機構行政總裁薪酬水平
機構 |
薪酬 (百萬港元) |
金管局 |
800-850 |
九鐵 |
650 |
證監會 |
600-650 |
地鐵 |
600-650 |
聯交所 |
596 |
醫管局 |
440-490 |
房屋協會 |
440-450 |
強積金局 |
426 |
貿易發展局 |
300 |
(資料來源:明報1999年5月15日)
文: 嵐山
本文原刊載於《全球化監察》(2000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