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 DEADLY WORKING HOURS IN ASIA
停止亞洲致命的工作時數
亞洲跨國企業監察網絡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對工人階級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日常的例行工作單調乏味、沒有尊嚴可言。我們的工作不是為了要發揮我們的潛力,而是為了增加顧主的財富。我們大部份寶貴的時間都在為資本家賺取利潤。作為工人階級,意味著我們被迫把時間,甚至我們的生命,奉獻給資本家。
在亞洲,工人的生活確實是與資本家捆綁在一起。為了賺取微薄的工資,他們平均每天工作8到14小時,或一個星期工作45 到70小時!以香港的工人為例,據報導,他們平均一個星期工作50.1小時。而南韓最近才宣布,將把每週的平均工時從之前的68小時降至每週52小時。
在亞洲的其他地區,工人被要求工作更長的時間。孟加拉的製衣工人被迫每週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4到16小時。在某些個案,長時間的加班,使本來就令人筋疲力盡的工作條件變得更雪上加霜。在日本,根據記錄,工人每個月加班至少80個小時;但這數字更可高達159個小時,相當於每天加班6小時!
雖然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的勞動法中規定,最長工時為每天8小時;但由於居住地方和工作場所之間的距離遠,再加上前往雅加達和馬尼拉等主要城市途中嚴重的交通擠塞,數十公里的路途往往就需要用上5個小時。所以如果把工人花在上下班的交通時間也算在內,他們每天仍然需要花12至13小時在工作上面。
勞累的工作帶來的壓力和疲憊還會引起更嚴重的健康風險。在中國,平均的工作時間為每週超過60個小時。官方數據顯示,在2014年,每天就有1,600名工人因為工作過勞而死亡。與此同時,日本去年也報導了一名女工在加班159個小時後死於心力衰竭。
亞洲其他地方也存在致命的過長工時。在香港,一名巴士司機因長時間駕駛(12 – 14小時)、過度疲勞而撞車,釀成19名乘客死亡。同樣的,在印尼,國營石油公司Pertamina Inc僱用的運油車司機也因為每天駕駛超過12小時而面對著死亡風險。
勞累過度而死亡或「做到死」的現象普遍到已經有一個特定詞彙來描述它:日語的Koroshi(過労死)、韓語的Gwarosa(과로사/過勞死),以及中文的「過勞死」。在柬埔寨,雖然他們沒有一個特定的詞彙,但當地的製衣工人也是處於工作到要累死的情況。柬埔寨和印尼等許多國家的工廠都出現過大規模昏厥事件;而在中國,我們已經聽聞過好幾位富士康工人因為惡劣的工作條件而自殺的不幸事件。
過長工時對社會其實一點好處也沒有。工作過度而缺乏休息可以導致壓力和疲勞的累積,而這正是引起許多健康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壓力荷爾蒙的增加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或中風;缺乏休息使身體的代謝能力下降,也可能會提高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工作過度並不能提高工人的生產力,相反地,他們的認知水平會因疲憊而降低。
睡眠不足也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工人可能會因而變得暴躁,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壓力的累積而經常與配偶吵架。同時,壓力也可能會使人變得抑鬱或焦慮;南韓的高自殺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平均每天有40人自殺。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下的競爭加劇只會對工人階級帶來不利影響。而「尋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現象則產生了更苛刻的工作條件。工人被迫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賺取生活所需;但現實是,除了死亡,我們卻一無所獲。通過延長工作時間,資本家不僅剝奪了我們的勞動成果,也剝奪了我們的尊嚴,甚至我們的生命!
工作程度超過我們身心所能承擔的極限已經證明對我們的生活和性命都有害。亞洲跨國企業監察網絡要求我們的政府嚴格規定:在不減少工人的工資前提下,每日最長工時為6小時。為了保持身心健康,我們每天應該至少有8小時的休息時間。工作時數還應該把上下班時間也考慮在內;因為如果我們花太多時間在上下班的交通上,我們也會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亞洲跨國企業監察網絡同時要求制定體面的工資。該工資不僅是為了維持我們的基本生活所需,應該還可以支持我們發揮自己的潛力。如果能夠獲得體面的工資,我們就不需要通常延長工作時間來賺取生活所需,也不再需要致命的過長工時了。
自1886年5月1日的「八小時運動(Eight Hour Movement)」以來,通過我們不懈的鬥爭和努力,最終取得勝利,限制了工作時數。然而,我們的勝利現在已經又被資本家從我們身上拿走了,現在我們的工時又回到了當年「八小時運動」之前的工作時數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質量已經降低到接近死亡的程度,我們不應該再保持沉默了!我們應該重新奪回我們的勝利!
[2018年4月28日]
亞洲跨國企業監察網絡(Asia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支持團體:
- 亞洲資訊研究中心(Asia Monitor Resource Centre), 香港
- 全球化監察(Globalization Monitor), 香港
- Committee for Asian Women, 馬來西亞
- Centre for Workers Education, 印度
- Labour Education Foundation, 巴基斯坦
- Ecumenical Institute for Labou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菲律賓
- Textile and Garment Worker Federation, 孟加拉
- Korean House for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南韓
- Yokohama Action Research, 日本
- Patchane Kumnak, 泰國好電子監察網絡(Good Electronics Thailand)
- Thailand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 泰國
- National Free Trade Union, 斯里蘭卡
- Confederation of National Trade Union, 印尼
- The Indonesian Confederation of United Workers, 印尼
- Sedane Labour Resource Centre, 印尼
- Yaung Chi Oo Workers’ Association, 緬甸
- Cambodia Food and Services Worker Federation, 柬埔寨